ENGLISH | 中文
第一卷 第二期
2012年6月
专题

剧场大小事

应用剧场/戏剧 ----- 常用词汇简介
更多

茶余饭后

淑铃的“沟通之道”
更多

编辑的话

亲爱的读者:

我还记得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份试卷考题:你认为大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学生个人的思想洗练,还是造就社会机制的就业人才?当时的我奋笔疾书:当然是前者!工作也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模式罢了,不应该是学习的根本意义。

但当时的我不知道的是,全球的公共教育体制本来就是为工业革命而建制的。学科会有等级是因为每个学科对整个社会工业的实用度不同。因此,数理和语文学科被视为最重要,其次是科学与人文,最后是艺术。学校好似工厂,学生们全部都按年龄分班,每人都有一个“入厂日期“和“出厂日期”。学习只剩下生计,知识只剩下试题,考试只剩下文凭。

近些年来,全球社会急速变化,为了应付工业时代而建的公共教育体制已经无法应付后工业时代的新需求,于是教育体系里除了“识字”和“算数”外,增加了“创意”、“团队精神”、“少教多学”等等的语汇。这些改变是否足够,还是我们只是在修理一个已经不能使用的机器?

对错先放一旁,我想我们知道的是:学习本并不是一种制式,学习也不只有一种方式。我们想要知道,仅此而已。

这一期,配合戏剧盒6月的教育剧场演出《十一》,我们以“学习”做为主题,和你分享学习的可能性。我们想探讨在学校里与在学校外的学习、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制式化与日常的学习。在专题文章里,我们请来了在艺术教育领域里分别从事决策与教育的3位工作者:T. Sasirathan先生, 郭兆龙先生和Nazreen Osman女士来互相提问、对话,审评国家艺术教育的实行。在客约专栏里,我们请来自马来西亚的首席文化教育者Janet Pillai与我们分享浮罗山背的孩子们如何用摄影捕捉他们村庄的文化资产,和在香港从事过程戏剧研究的黄佩敏与我们分享她的教育心得。在剧场大小事 (Link to Theatre A-B-C)里,我们的副艺术总监,慧铃,将向我们简单地介绍应用剧场的不同形式与种类。最后,在茶余饭后里,戏剧盒的同事淑铃将与我们分享她的“沟通之道”。

让我们为我们能力与智慧的多样性感到欣喜与骄傲。


敬启,
王放
王放
联合编辑

王放 王放目前在国大修读哲学。她在2007年邂逅剧场,之后便乐此不疲地参与剧场和电影的演出、制作、翻译和研究等工作。

超级好康!

《随意的日子》杂志 20%折扣

现在就点击这里购买一本。记得输入”戏剧盒”,以享有20%折扣。

参赛条款:
  • 优惠截止日期:2012年6月30日

想知道谁在上期赢得一对《车站》戏票?
现在就查看我们的 脸书

与戏剧盒联系

部落格
免费订阅我们的电子通讯
页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