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张英豪
戏剧盒并非“孤军奋战”——本地,以及世界各地都有许多剧团运用 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各自的社群与社会里,积极进行“社群互动”(engagement)的工作,介入公共场域。
以下是三个较为显著的例子(以英文名字开头字母排列):
“面包与傀儡剧团”在1963年由彼得‧舒曼(Peter Schumann)创立于纽约市下东城。该剧团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并坚持自给自足的非营利剧团之一 。该剧团自称是“廉价艺术兼政治剧场”(Cheap Art and Political Theater),并为对抗高级艺术(high art)而倡导“廉价艺术哲学”(Cheap Art Philosophy)。剧团名字里的“面包与傀儡”便精确点出了剧团的特质与精髓。
每当剧团呈献傀儡表演时,都会分配给观众一块面包,因为他们坚信剧场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更像面包,是一种必需品,也是一种宗教。他们相信傀儡剧场是极为有效的剧场形式——不是纯粹引发对话,而是能动员群众采取积极行动;傀儡与面具表演应该属于街头与人民。因此该剧团的许多表演都在街上演出。
参与表演的人包括社区里的义工,表演内容一般是与当地社区息息相关的课题。自1998年起,他们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两天的户外傀儡表演节庆活动——“家庭复活马戏班”(Domestic Resurrection Circus)。
若想知道更多关于“面包与傀儡剧团”与他们 “廉价艺术哲学”的信息与理念,请浏览:
breadandpuppet.org。
“纸箱市民剧团”创立于1991年,并自1994年起成为一个拥有慈善名义的剧团。该剧团与一群特定的社群合作——套用剧团的用词为“无家可归与流离失所者”(homeless and displaced people),并旨在利用剧场与表演艺术改变这一社群的生活。
该剧团呈献的表演皆由这一社群担纲演出;剧团通过工作坊与企划来协助他们发展技能与培养自信,并在住宿、教育、就业、保健、事业、和个人发展上给予他们支持,以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剧团也为一般的观众演出,使更多的公众可以和剧团一起学习、了解这一社群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他们在社会的边缘上的生活。
该剧团也是英国论坛剧场最重要的剧团之一。他们运用论坛剧场赋予社会最边缘的社群力量。该剧团充份展现了剧场的一种潜能:剧场能够赋予个人力量、并建立自信,从而改变生命。
若想了解“纸箱市民剧团”如何帮助流浪者为社会做出贡献,请浏览:
www.cardboardcitizens.org.uk。
“油甘子剧团”成立于1981年,它的性质其实更似社运组织。该剧团同其姐妹组织“马雅”(Maya)为剧场作法提供了一个以社区、教育为本的基础,可以“草根性”概括它们的特色。该剧团基本上是一项非政府组织运动的剧场试验,在社会及政治进步与变革中极富实验性。
该剧团是一个由教师、记者、演员及舞者组成的特设小组。剧团每年的义工招募会都吸引了动机不同、期望各异的学生、艺术家、社运人士,甚至僧侣的加入,为剧团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新团员。
剧团讨论的课题包括原住民权利、环境保护、卖淫嫖娼、民主、泰国边界的难民问题等等;他们也利用剧场教育孩童和青年们。该剧团展现了剧场能如何介入并改变社会,以及艺术能如何作为倡导工作的利器。
若想更了解“油甘子剧团”的社运理念与工作,请浏览:
www.makhampom.net。
赢取一对各价值S$58的《大卫必佳2.0小人当道》戏票!
在戏剧盒的脸书上和我们分享一个你切身经历或看到的“大未必佳”故事,。获得最多“赞”的故事,我们将赠送一对各价值S$58的《大卫必佳2.0小人当道》戏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