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计划之我们 - 人、森林、动物和猿人》
2012年8月31日至9月29日
武吉知马铁路
在夜幕低垂的时候,和我们一起踏上一个充满“声”、“影”、“触”、“嗅”的旅程。旅途中我们将经历装置艺术 (Installation Art),行为/行动艺术 (Performance Art) 和偶剧 (Puppet Theatre) 等。 让我们暂别那高碳排放的城市生活,投进身边的大自然里,直接地贴近它,刺激我们的感官。在这过程中让我们一起思考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
《补天计划之我们》由郭庆亮 (戏剧盒艺术总监), 许慧铃 (戏剧盒副艺术总监),韩雪卿 (InARTS制作公司创办人),王健松 (十指帮驻团导演/演员),林菀雯 (灯光设计师),卓依龄 (剧场演员),刘怀立和王嘉佳 (The Observatory乐团成员) 以及邹文森 (编剧) 构思与创作。
| 艺术总监 | 郭庆亮 | |
| 我们的垃圾 | 许慧铃 | |
| 韩雪梅 | ||
| 陈玮婷 | ||
| 失魂 | 郭庆亮 | |
| Jed Lim | ||
| 褪忆 | 韩雪卿 | |
| 形迹 | 郭庆亮 | |
| 刘佳宜 | ||
| 灵 | 王健松 | |
| 回程 | 卓依龄 | |
| 音乐创作 | 刘怀立 | |
| 王嘉佳 | ||
| 音效设计 | 张为文 | |
| 灯光设计 | 林菀雯 | |
| 编剧 | 邹文森 | |
| 有声演出制作人 | 林维栋 | |
| 制作经理 | 谢心仪 | |
| 后台工作人员 | 王业丰 | |
| Jed Lim | ||
| 黄晓慧 | ||
| 宣传与行销 | 林爱玲 | |
| 梁琬婷 | ||
| 黄椗翔 | ||
| 演员 | ||
| 我们的垃圾 | 莊義楷 | 范嘉为 |
| 韩雪梅 | 关俊朗 | |
| 刘佳欣 | 张英豪 | |
| 灵 | 陈孝芳 | 蒋潍盛 |
| 林雅丽 | 陈宝霖 | |
| 周锦标 | 何健僮 | |
| 薛美慧 | 廖香妹 | |
| 林蒋源 | 苏盛融 | |
| Muhammad Muazzam B Amanah | ||
| 骆丽诗 | 张淑琴 | |
| 邱文倩 | 冯善毅 | |
| 褪忆 | 郑雅珠 | 邱紫妮 |
| 陈玉婵 | 吴伟卿 | |
| 张玉清 | 江月秋 | |
| 廖宝英 | 陈亚妹 | |
| 莫秀颜 | 杨贺茭 | |
| 回程 | 杨静雯 | 何美仪 |
| 侯宣宁 | 刘洁安 | |
| Keren Tristan | 林诗安 | |
| 陈俐雅 | Philip Mathews | |
| Selma | 孙海珍 | |
| 升晓蕾 | ||
| 有声演出 | 孙于惠 | Charmaine Yee |
| 莊義楷 | 韩雪卿 | |
| 黄椗翔 | 陈丽仪 | |
| 郑光辉 | 杨世彬 | |
| 钟厚祯 | ||
| 引导者兼前台工作人员 | 李淑铃 | 韩雪梅 |
| 黄椗翔 | 梁琬婷 | |
| 张诗洁 | 林爱玲 | |
| 左佩玲 | 许慧铃 | |
| 邵丽珍 | 孙于惠 | |
| Krishnan Padma | Sylvia Liew | |
| 杨丽丝 | 刘晓融 | |
| 郑家颖 | ||
| 支持机构 | 豐隆基金 | |
| 郭宝崑基金 | ||
| 观音堂佛祖庙 | ||
| 李氏金基 | ||
| LHT Holdings Ltd | ||
| Porta Pumper Pte Ltd | ||
| 新加坡报业控股基金 | ||
| Tan Chin Tuan Foundation | ||
| 协办机构 | The Finger Players 十指帮 | |
| Glowers | ||
| Ground-Up Initiative | ||
| 新加坡艺术学院 | ||
| 新加坡理工学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