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里程碑
里程碑
| 1990 |
|
戏剧盒诞生! |
|---|---|---|
| 1991 |
|
呈献创团双剧目《动物园》与《单身贵族》 |
| 1992 |
|
呈献新加坡首部华语限制级舞台剧《异族》 |
| 1998 |
|
郭庆亮担任艺术总监,开始全职运作 |
| 呈献本地第一部武打剧《龙牙门》 | ||
| 1999 |
|
呈献首部音乐剧《明先生》
|
| 2000 |
|
成立《白色空间》训练工作室 |
| 2001 |
|
呈献第一部社区演出《夭寿! 我诶肉啊未煮好! 》 |
| 呈献新加坡第一部户外论坛剧场演出《吃饱了吗?》 | ||
| 与UFM100.3合作,推出世界首创广播论坛剧场《不理智事件簿》 | ||
| 2002 |
|
发表戏剧盒剧本集《戏剧盒1992-2002》 |
| 2003 |
|
因财政危机从全职转为兼职运作 |
| 2004 |
|
赴印度班加罗尔展开社区计划《从劳役中解放》 |
| 在许慧铃的领导下,成立社区与教育支部众伙人 | ||
| 2005 |
|
恢复全职运作
|
| 赴上海亚洲当代戏剧节呈献《快乐》 | ||
| 创始《大歹纪》 — 新加坡独一无二的华语嘲讽型新闻剧场 | ||
| 2007 |
|
成立青年支部艺树人 |
| 推出《白色空间之编剧系列》,一个为期两年的编剧孵化室 | ||
| 呈献为特定地点量身打造的社区演出《不知岛的名字》 | ||
| 2008 |
|
成为国家艺术理事会 “两年制主要拨款” 受惠剧团之一 |
推出《补天计划》系列,提倡社区族群对环保课题的意识
|
||
| 2009 |
|
通过《白色空间之编剧系列: 新剧季》将三部新作品搬上舞台 |
| 《是恶作剧还是犯罪?!》在2009年世界论坛剧场节到格拉茨及维也纳 (奥地利) 演出 | ||
| 出版关于教育戏剧华文教学法的书籍《嘿! 这里有戏》 | ||
|
推出《白色空间之大师班系列》并邀请了香港著名戏剧导演 邓树荣以及荣念曾担任工作坊领导者 |
||
| 2010 |
|
出版《戏聚现场: 新加坡当代华文剧作选》
|
| 出版《戏聚现场》新加坡当代华文剧作选 | ||
| 2011 |
|
通过《白色空间之编剧系列: 新剧季》将两部新作品搬上舞台 |
| 在新加坡艺术节2011呈献《她的故事》 | ||
| 2012 |
|
与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制作《百年之孤寂10.0 – 文化大革命》 |
| 第一届艺树人(戏剧盒青年支部)呈献高行健的《车站》为其毕业作品 | ||
| 策划与呈献《国情棱镜实验》,戏剧盒第一个跨领域艺术新体验 | ||
| 戏剧盒是于北京举行,跨地区,跨文化的《亚洲文化视野——旅程艺术节》的发起人之一 | ||
| 2013 |
|
与澳门艺术节2013联合制作,在澳门呈献《告别:身体16章》 |
| 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联合出版《戏聚百年:新加坡华文戏剧1913-2013》 | ||
| 策划并于邱德拨医院呈献《两面之间》 一个探讨临终课题的跨领域艺术体验 | ||
| 为建立 GoLi弹珠移动聚场( 新加坡第一个充气移动剧场)推出筹款活动 | ||
| 副艺术总监许慧铃荣获由国家艺术理事会颁发的青年艺术家奖和由全国青年理事会颁发的新加坡杰出青年奖 | ||
| 2014 |
|
策划并在组屋区呈献《两面之间 – 与死共生》一个探讨临终课题的跨领域艺术体验 |
| 艺术总监郭庆亮获颁发国家艺术理事会文化奖学金 | ||
| 2015 |
|
戏剧盒庆祝25周年 |
| 戏剧盒欢庆25周年,呈献论坛剧场节《戏聚现场 – 论坛剧场》 | ||
| 《戏聚现场 – 论坛剧场》同时也是“GoLi弹珠移动聚场的正式启用活动 | ||
| 受新加坡国际艺术节2015委约呈献《在不久的将来》。由三部演出组合而成,戏剧盒以多种戏剧手法呈献《在不久的将来》,充分表现出戏剧盒25年来的创团理念 | ||
| 副艺术总监许慧铃获由国际青年商会颁发新加坡杰出青年奖 | ||
| 2016 |
|
艺术总监郭庆亮受委任为艺术官委议员 |
| 在经过两年的培训与能力建设之后,第二届“艺树人”成员毕业 | ||
| 戏剧盒荣获“新加坡倡导者奖” (Singapore Advocacy Awards)的“年度倡导组织奖”。“新加坡倡导者奖”肯定努力推动社会改变且表现杰出的活跃分子和组织 | ||
| 艺术总监郭庆亮获新加坡海峡时报“生活!权利榜 2016”选为艺术、娱乐与时尚圈年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 |


